水稻育苗技术,什么是穴盘苗?
穴盘育苗被列为“七五”和“八五”期间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水稻育苗技术。穴盘育苗是欧美国家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,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专业化商品苗生产的 主要方式。穴盘育苗技术是采用草炭、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,机械化精量播种,一穴一粒, 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。
1、节能省工省力、效率高。穴盘育苗采用精量播种,一次成苗,从基质混拌、装盘、播种、覆盖等一系 列作业实现了自动控制,苗龄比常规苗缩短10—20天,节省能源2/3,劳动效率提高了5—7倍。
2、适合远距离运输和机械化移栽,穴盘育苗是以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,这些育苗基质具有比重轻、保水能力强、根坨不易散等特点,缓苗快,成活率高。穴盘育苗还可配备机械化移栽。
3、由于穴盘育苗采用工厂化专业化生产方式育苗,有利于推广优良品种,减少假冒伪劣种子的泛滥危害,有利于规范化科学管理,提高商品苗质量。
水稻整个种植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骤:播种——育秧——移栽(插秧)——本田管理(灌水、除草、防病、治虫)——收获。 在采用直播的地主,就没有了育秧这一步,而是将种子直接播在本田里。
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,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、温差过大、土壤偏碱、光照不足秧苗细弱、种量过大等因素,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,容易拔断,茎基部腐烂,有烂梨味,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,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。
秧苗在2~3叶期时胚乳将近耗尽,抗寒力最差,日平均气温低于12~15℃则生育受阻,抗病性显著削弱,病菌易侵入,此时若遇低温阴雨最易发生立枯病。所以,旱育秧苗2~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。
防治立枯病要以防为主,防治结合。
1、精心选种与晒种。提高催芽技术,防止种子受伤,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。
2、适期播种,播种密度不要过大。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℃ 时播种,不要盲目抢早。从理论上讲,播种密度以300 g/m2为宜。然而在实际生产中,农民为了节省农膜等生产成本,以及考虑到出苗率、使用插秧机等原因,往往会加大播量,即便如此,播种量也绝对不能超过500 g/m 。
3、苗床管理。要做好防寒、保温、通风、练苗等环节的工作,提高幼苗抗病力,防止和减轻立枯病、恶苗病的发生。
4、加强田间管理。要做好防寒、保温、通风、炼苗环节,做到前保(出苗前保温)、中控(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)、后炼(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),提倡稀插早育苗,控制温湿度不徒长。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~30~C尽量少浇水,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,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℃,土壤水分充足,但不能过湿。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,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,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。
积极的进行科学防治,这就是以防为主,防治结合的原则。在科学防治方面主要是用药剂防治为主,一旦发生病害,可以用敌克松600倍液或立枯灵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,一般连喷2~3次,每隔5~7天,平时一次。以上就是立枯病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。
农e版权声明: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